挂牌督战 响鼓重槌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8日 已查看: 次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承担着党中央交给的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光荣任务,使命在肩,责无旁贷。住房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上半年要完成,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提出的决战要求,也寄托着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已累计支持73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任务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是,收官之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在6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十分艰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持攻坚态势,汇集精锐兵力,对准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的短板弱项发起最后的总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开展挂牌督战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攻坚举措。
响鼓必须重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挂牌督战,部机关所有司局和直属单位全员参与组建14个督战帮扶工作组,尽锐出战。14个督战帮扶工作组“一对一”督战14个省(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4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挂牌督战工作方案》,不到2000字的方案里,多处出现“确保”二字,这个高频词汇充分体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定信心和背水一战的无畏气概。
4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驻部纪检监察组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部署会暨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远程教育培训,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再部署再督促。
4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驻部纪检监察组召开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挂牌督战工作培训会,对14个挂牌督战帮扶工作组进行培训。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挂牌督战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驻部纪检监察组监督关口前移,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进一步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挂牌督战,要求倒排工期,压实责任。一天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能浪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各项工作落实明确“时间表”“路线图”。6月30日前,我们必须攻克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道路上的所有堡垒,让所有贫困户住上安全房,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挂牌督战,要求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摸清底数、核准信息,聚焦脱贫攻坚大排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等发现的问题,较真碰硬整改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挂牌督战,要求沉着应对,科学决策。要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注重方法和路径,细化实化工作举措,优化督战方式,既可采取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云督战”,也可根据疫情变化,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现场督战。
挂牌督战,要求上下同心,同向发力。既要较真碰硬“督”,更要凝心聚力“战”,推动帮扶资源力量下沉,帮助基层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上级下级捆到一起干,确保各项工作见真章、出实效。”
挂牌督战,要求转变作风,务实高效。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部党组和驻部纪检监察组“十不准”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培训会后,14个督战帮扶工作组履职尽责、尽锐出战,分别与14个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挂牌督战省(区)沟通对接,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创新督战方式,“云督战”直接到镇到村,坚持督战一体,调动行业力量,帮助地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进展顺利,脱贫攻坚排查发现问题整改有序推进。
4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挂牌督战会商会,研究分析督战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部署推动下一步重点工作。
未来两个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指导和督促各地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的同时,聚焦“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根据“鉴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三种分类,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情况进行逐户核验,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挂牌督战已经打响,各地住房安全扫尾工程任务正在紧张有序向前推进,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保持攻坚态势,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攻坚举措,确保督战实效,如期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摘自 《中国建设报》
|